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大魏读书人

第一百零八章:一切真相大白!怀宁王之意,女帝心意,许清宵之意!他来了!

大魏读书人 七月未时 13631 2023-10-11 23:09

  www.vlp.kim,大魏读书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   大魏皇宫。

   养心殿内。

   女帝端坐在龙椅上,而她面前,则坐着一个老者。

   赵婉儿不在此地。

   这名老者头发雪白,穿着黑色素衣,但眼神不浑浊,反而清澈无比。

   他是女帝的师父,曾经的太傅,李广孝,不过如今已经卸职,在外云游,而今日女帝将他召来,商议一些事情。

   “老师,怀宁王已经将麒麟兵符送来,可这一切太过于顺利了,朕,总觉得有些不对劲。”

   女帝的声音响起,她看着面前的老者,如此说道。

   李广孝微微沉默,过了一会,缓缓开口道。

   “我本以为,陛下得麒麟兵符,需要花费一定代价,却没想到,怀宁亲王竟如此痛快。”

   “此事,在天下人眼中,怀宁亲王看似是为了自己的亲生儿子,但他绝对不是这种重亲情之人。”

   “一块麒麟兵符,对他而言,胜过他十个儿子,而如今各地藩王纷纷来奏,显然与怀宁亲王有关。”

   “若不出意外,过些年他们就要动了。”

   李广孝平静回答,而这个动了,意味深长。

   女帝神色微微一变,她看向自己的老师,不禁开口道。

   “怀宁王将兵权交给我,还能动吗?”

   她这般问道。

   “麒麟兵符在陛下手中,青龙兵符也在陛下手中,可白虎,玄武,朱雀三块兵符还在外面。”

   “各地藩王也拥兵自重,他可以动,不过臣猜想,怀宁亲王敢将麒麟兵符交给陛下,他必有更大的图谋。”

   “否则的话,他也不敢将兵符交出。”

   李广孝如此说道。

   “那老师认为,最快多长,他就会动?”

   女帝问道。

   李广孝沉默,思索了许久后,缓缓开口道。

   “这些年来,我云游四方,发现各地藩王势力越来越大,尤其是陛下登基之后,明面上藩王削兵,可暗中却不断的在招兵买马。”

   “所以臣认为,快则三年,慢则五年。”

   “而若是有天赐良机,只怕随时会动。”

   李广孝做出判断,三到五年之内,如果大魏出现什么问题,估计立刻就动了。

   “三年吗?”

   女帝皱眉。

   三年时间说长不长,说短不短,或许一眨眼的功夫,就已经到了。

   “那请问老师,朕,该怎么做?”

   女帝继续问道。

   后者摇了摇头,长长叹了口气道。

   “今日,大魏之局势,自立国以来,最为艰难,先帝七次北伐,耗空了大魏的国库,那些藩王也乘机敛财无数,如今国库接近空虚。”

   “而百废待兴,朝堂之上,又要喊着继续北伐,可一旦北伐,内乱必显。”

   “到时天下又是生灵涂炭,兴亡皆苦百姓,老臣这些年来一直在思绪,但老臣已经老了,实在是想不出办法,但却可以给陛下指出三条明路。”

   李广孝显得十分认真。

   他云游四方,不仅仅是云游,而是看一看大魏现在的山河到底怎样。

   书卷说的再好,也不如亲自看看。

   书卷说的再惨,也不如亲自看看。

   他看到了,更加想不到解决方案,但他能为女帝指出三条明路,让女帝明白现在大魏的困境在何处。

   “请老师指教,朕,洗耳恭听。”

   女帝认真道。

   “当今大魏之祸根,无非有三。”

   “其一,百姓民生,先帝七次北伐,国库空虚,百姓不说食不果腹,但至少依旧有许多百姓依旧吃不饱,大魏百废待兴,这是大魏之根基,重中之重,需要尽快解决,当百姓可以果腹之时,即便有人造反,也不会引来民怨民怒,甚至百姓也会反抗,不愿再过战乱生活,也不想再一次食不果腹。”

   李广孝指出第一点,也是极为关键的一点,这是最重要的事情。

   有人造反,这个很难防止,但只要民意不变,民心不乱,这些造反之人,就很难成功,甚至百姓若是过上了好日子,他们自己会去阻止,因为他们再也不想战乱,再也不想饿肚子了。

  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,但对于如今的大魏来说,这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。

   女帝认真听着。

   “其二,藩王之乱,各地藩王如今蠢蠢欲动,皆因先帝登基不正,同时私下也不认同陛下之正统,藩王之乱,即便这十年不显,可早晚他们会亮出獠牙,甚至一旦大魏遇到任何危机,他们便会乘虚而入,故藩王之乱,需要解决。”

   “不过眼下暂时不需要担忧,毕竟这些藩王也在内耗,只是早晚会讨论出一个结果。”

   李广孝继续说道。

   这是第二个祸根,天下的藩王太多了,其原因并非是武帝造成,而是两任帝王造成,文治帝选武帝为皇,却担心其他儿子不服,最终将其逼去就藩,而武帝上任之后,并没有选择打压这些藩王,因为他要北伐,江山必须要稳固,故此反倒是让这些藩王变得更强,拥有更多权势。

   若北伐成功,这些藩王也不敢造次,甚至会老老实实交来兵符,可偏偏北伐越到后面越不行,甚至若武帝第三次之后就不去北伐了,那还好说,可第四次,第五次,第六次,第七次北伐,完全是没有任何意义。

   武帝回朝,又乱杀诸多臣子,没有心思去管藩王,导致藩王势力极快崛起,的确拥有造反之力。

   现在,女帝登基,他们就更加不服了,曾经就不服气为什么是武帝登基,要不是靖城之耻,他们早就造反了,可现在一个女人当皇帝,这帮藩王服不服?

   表面上是服气,可背地里呢?恨不得取而代之。

   只是藩王之间也有斗争,所以他们也要自我平衡,光是谁当皇帝也要斗争几年,最终确定人选,然后再发兵造反。

   要不然的话,只怕武帝一死,这些藩王就开始造反了。

   藩王之乱,女帝知晓,但想要根除,或者是说压一压都很难。

   所以女帝没有说话,而是继续聆听自己老师说第三个问题。

   “其三,北伐之争,北伐之争影响太大,一旦陛下开口,确定北伐也好,否决北伐也好,对大魏来说,都极为危险,若确定北伐,一旦发兵,藩王势必造反,有耐心点,等北伐失败,直接造反,若无耐心,当日造反,只怕讨伐昭文他们都写好了,可若不北伐,朝中武官人人自危,这些藩王只怕会第一时间密谋,拉拢朝中武官,直取京城都有可能。”

   这是李广孝第三个问题。

   “而且老臣认为,北伐之争,或许就是藩王在等的契机,所以陛下无论如何,先不要去碰此事,但也不可能完全不碰,时而提起,时而避谈,稳住各地藩王。”

   李广孝提出一个想法。

   实际上他说的三个问题,汇聚一句话便是,有人要造反。

   这帮人造反,其原因就是一点,一个女人当不了皇帝,你爹也有些名不正言不顺,这皇位本就是他们的,所以他们要造反。

   但藩王们面临三个问题,第一个谁当皇帝?第二个什么时候造反?第三个如何能更好的造反。

   所以一旦藩王解决这三个问题,就会毫不犹豫直接造反。

   而谁当皇帝这个点,想来会有部署,早晚会定下一个,至于什么时候造反,看的就是自己什么时候犯错,就好比北伐之争,不管自己如何抉择,对各地藩王来说,都是天赐良缘。

   同意北伐,那就直接出手,说百姓现在都饿的吃不饱饭了,你还想着打仗?你根本就不配当皇帝,我来。

   不同意北伐,那就密谋这些武官,皇帝都不北伐了,你们这帮武官肯定要倒霉了,不如投靠我,到时候我当皇帝,重重用你们,如何?

   前者危害更大,但后者也不能忽视。

   而如何能更好的造反,也很简单,大魏越来越多百姓吃不饱饭的时候,那么这就是最好时机。

   眼下的大魏。

   看似稳固,可内患无穷。

   一旦兴兵,到时候就是真正的死伤无数了,不知道多少无辜百姓会被牵连其中,到时候死的就不是百万那么简单了,而是几千万,甚至是万万。

   说是生灵涂炭,也不足为过。

   如若是对外战争,为的是利益,一切好说,可内斗是什么?就是互相残杀。

   “朕,明白了,多谢老师指点。”

   女帝点了点头,她明白现在的情况了,北伐之争,是各地藩王看中的东西,自己不能抉择,一旦抉择,无论如何选,都是错误的。

   但也不能不提,要时不时提起,拖延藩王的时间,让他们以为马上北伐之争就要定了。

   这样他们就愿意等,等国力撤出,或者等武官抱怨,无论是怎样的结果,对他们来说都是有利。

   也就在此时,李广孝的声音继续响起。

   “陛下,老臣今日刚来京城,便听闻朝中出了一位大才,叫做许清宵,许守仁,此人,陛下觉得如何?”

   李广孝缓缓问道。

   提到许清宵,女帝眼神中露出一抹赞许之色,面对自己的老师,她不会藏太多情绪。

   “此人,大才。”

   “若以文采,为万古。”

   女帝缓缓开口,用两个字来形容许清宵。

   文采上面,许清宵说是万古大才一点都没错。

   “万古大才吗?”

   “大魏新朝,竟然迎来这么一位大才,也是极好。”

   李广孝笑了笑,不过很快他继续开口。

   “怒斩郡王,许清宵当真有兵家血性,只是他过于冲动,好在的是没有影响大局,如今各地藩王奏章来报,陛下打算如何处置?”

   李广孝继续问道。

   “许清宵之才,可以重用。”

   “不过,朕想要磨砺他一番,他为天下百姓,为平丘府百万无辜之人伸冤,担的起大任,只是他并不知道大魏如今面临着什么。”

   “或,在百姓眼中,朕,有些无情,为取兵权,无视百万无辜百姓之生死,可朕,不会忘记此事,但朕更加需知的是,为当世百姓而争。”

   “许清宵怒发冲冠,斩了郡王,朕不怪他,但,朕希望他能够明白一些道理,先关他几日,让他好好反省一二。”

   女帝开口,说出自己的心声。

   许清宵怒斩郡王,的确快意,她也想杀怀平郡王,为百姓主持公道,可有时候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解决。

   如果麒麟兵符没有到手,大魏的危险就更大了一些,一旦怀宁亲王撕破脸皮,直接造反,到时候又要死多少百姓?

   死去的已经死去,可以缅怀,永不忘记,公道早晚会来。

   但活着的百姓更加重要,就好像北伐之争一般,北方蛮夷杀到靖城,千万百姓化作血泥,多少女子惨遭侮辱?多少百姓死于非命?

   恨吗?举国上下都恨。

   可真要不计代价去复仇,到头来兴亡皆百姓。

   所以女帝让许清宵到此为止,并不是不帮许清宵,反倒是帮许清宵,才会让许清宵就此罢休,否则真若不帮,许清宵那一日就已经死了。

   扣押天牢,是明面上的事情,他犯错了,必须要惩,不然别人犯错不行,他犯错就可以,根本说不过去。

   李广孝听完女帝这番话,顿时明白女帝的想法了,她很看重许清宵,否则的话不会如此夸赞,也不会这般耐着性子。

   “藩王的奏折如雪花一般堆积,陛下打算如何处置?”

   李广孝问道。

   “先压一压,朕,到时会有定夺。”

   女帝给予回答,她已经想好了如何处置。

   杀许清宵?绝不可能。

   而李广孝瞬间明意,陛下这是要小惩大诫啊。

   一时之间,李广孝不由微微一笑。

   “听陛下此言,老臣倒是想要了解了解这个许清宵,能让陛下如此称赞,需见一见了。”

   李广孝如此说道,他对许清宵产生了巨大的兴趣。

   “老师可以见一见,不过,许清宵是大才,只可惜,他生不逢时。”

   “如今大魏,摇摇欲坠,若在盛世之时,此等大才,足可名留千史,让国家更加繁荣。”

   “可以当下来说,许清宵之才,只能帮助国家,却不能力挽狂澜,朕,其实更渴望的是一位绝世大才诞生,帮助朕,走出这困境。”

   女帝开口,她赞赏许清宵,是一位大才,文采是万古之大才,但在朝堂和治国方面,许清宵只能说是大才,谈不上万古。

   “陛下多虑了,新朝建立,迟早会有真正大才出世,老臣觉得,这个许清宵好好培养一番,说不定当真能力挽狂澜,让大魏繁荣昌盛,甚至远超各朝。”

   李广新笑了笑,这句话一半是认真的,希望陛下好好培养培养,另外一半则是一种讨喜之言罢了。

   “一年不见,老师也会说些讨喜之言,不过,这等大才难啊。”

   “许清宵再怎么培养,总不至能让大魏亩产万斤,让百姓吃饱喝足,让大魏繁荣,平定大魏之祸乱吧?”

   女帝摇了摇头,要是许清宵有这种本领,她愿意直接把许清宵供在宫内,别说怀平郡王了,就算是怀宁亲王骂了一句许清宵,她也会拼尽全力,诛杀怀宁亲王,来平许清宵之怒。

   但这可能吗?

   这不可能。

   哪怕是安国策,其内容越看越有些问题,适合于盛世,不适合现在,是绝世文章,但适合国家繁荣的时候,而不是现在国家衰败的时候。

   “不急,上天自有安排。”

   李广孝微微笑道,他明白女帝的意思,而且也认可,亩产万斤,百姓吃饱喝足,平定大魏之祸?要许清宵能做到这个程度,说实话封个王都没有问题,要是许清宵有皇室血脉,这皇位许清宵坐,女帝主动退位。

   但这是不可能的,所以李广孝也只是笑了笑。

   “恩,朕乏了,就先回去休息了,老师,朕在宫外给你弄了处院子,按照平阳故居打造,也免得老师生疏。”

   女帝起身了,她要去处理公事,如此说道。

   “多谢陛下,老臣告退。”

   李广孝起身微微一拜,随后离了此地。

   而与此同时。

   大魏京都。

   一间密室当中。

   依旧是三道人影对立。

   “怀宁,你将兵符交于陛下,却不曾想怀平还是死于非命,要不要开始筹备,以此为题,启动计划?”

   平静的声音响起,询问着怀宁亲王。

   没错,这三道人影之中,其中一道便是怀宁亲王。

   “怀宁王,这次算得上机会,需不需要动手?”

   第二道年轻的声音响起,也跟着问道。

   然而第三道声音,也就是怀宁亲王的声音给予了回应。

   “不!”

   “还不能启动计划。”

   “怀平之死,本王的确没有想到,但他死了也就死了,本王心中悲痛,但本王更加知道一点,越是这个时候,越不能乱来。”

   “我等若是真正造反,绝对要占据天时地利人和,如今我儿之死,算得上是人和之力,可天时与地利还未出现。”

   怀宁亲王直接拒绝,不让启动计划。

   “王爷,这天时地利还要等多久?还有这天时地利又是什么?”

   略显年轻的声音问道。

   “所谓天时,就是北伐之争,女帝纵然想要拖延,可三年之内,她必须要做出一个了断,否则朝中武官会等不及的。”

   “而地利,则是麒麟兵符!”

   “怀平大闹刑部,我出言制止,是不希望他得罪刑部的人,未来刑部还要为我等做事,这些年来,本王让怀平在六部打好关系,甚至尊奉朱圣为天下第一圣。”

   “可没想到的是,怀平修炼黄龙大真气,性情愈发暴躁,这一点是本王忽视了,毕竟他是本王亲生骨肉,也是本王宠溺过分,但关键时刻,本王都会制止他。”

   “而平丘府赈灾案,本王一直不出现,任凭怀平去闹,甚至目无王法,其实是本王故意的。”

   “本王早就想要将麒麟兵符送出去,而女帝也想要麒麟兵符,她设计这个局,却不知道,她已经入了本王的局。”

   “怀平闹事,陛下想用平丘府赈灾案来交换本王的兵符,本王顺势将兵符交还于她。”

   “按照本王的计划,女帝会在第一时间,换取麒麟军所有部署,让兵部安插自己人在其中,此等做法,也必然会引起各大藩王警惕。”

   “与此同时,女帝也一定会想办法获得其他三块兵符,只要她一旦有计划,那么各地藩王便会越来越怕,越来越慌。”

   “这就是地利,我等也可以快速拉拢一批犹豫不定的藩王。”

   “只是......没有想到,会出现许清宵这个变数,害的我儿惨死。”

   怀宁亲王开口。

   他将所有的事情全部说出。

   是的,怀平郡王大闹刑部的时候,他出现过,制止怀平郡王。

   而怀平郡王拘捕之时,他一直没有出现,直到最后一刻才出现。

   一切的一切,是因为这是一个局。

   不得罪刑部,是因为刑部未来要替他办事,甚至大魏六部也要为他办事,让怀平郡王去拉拢六部,去亲近大儒。

   只可惜的是,怀平郡王生性残暴,性格偏执,这是不可控制因素。

   但这不是什么大问题,自己多多少少可以管控住。

   而平丘府赈灾案,他没有出面,让自己儿子胡作非为,这就是他的目的,将自己儿子也算计进去了。

   闹得越大,那么自己交出兵符,就越不会让人觉得有问题。

   是啊,害死百万无辜百姓,按理说十恶不赦,就算是亲王也要死,可一张麒麟兵符,的的确确可以免死。

   因为大魏女帝需要这块兵符,有了这块兵符,她才可以稳固皇权,才可以保卫国家,才可以做许多事情。

   所以这个时候交出兵符,所有人都会认可,所有人也会接受,所有人都不会怀疑。

   可没想到的是,许清宵请来圣意,将他儿子诛杀。

   这一点,他是万万没有想到的。

   他恨吗?

   恨!

   但他没有说一句话,也没有弹劾许清宵半句。

   因为他知道,报仇不是用嘴说的,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说的,等有朝一日,自己登基为帝之时,有什么仇报不了?

   再请圣意都没有用,就算是圣人复活了,也没有用。

   两人听后,陷入了沉默。

   他们没有想到,怀宁亲王竟然连自己儿子都算计其中,当真是......不知该说什么了。

   “王爷,非要交兵符吗?没了麒麟兵符,其实我等看似也没有好处啊?”

   略显年轻的声音响起,他有些不解。

   虽然说计划听起来不错,可为什么一定要交兵符,手握兵权不是更好吗?

   “愚蠢。”

   怀宁亲王的声音响起。

   “即便是本王这一次不交兵符,你认为女帝会放过我?她会想尽一切办法夺我兵权,平丘府赈灾案只是一次试探罢了,她绝对准备了许多事情来针对本王。”

   “与其被她针对,到头来还是要将兵符交出,不如顺水推舟,将兵符给她,而本王等她犯错,一旦犯错,天下藩王可是看在眼里,对本王来说,更为有利。”

    ... -->>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