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我不是祁厅长,叫我祁书记

第680章 有人要作死了

   俗话说,各回各家,各找各妈。

   江宝善是钟正国的老部下,所以找了钟正国。

   李达康现在已经归顺祁同伟,自然也要去找祁同伟。

   只不过两人目的有所区别,江宝善是去要主意,李达康则打算劝导祁同伟。

   “祁省长,我个人觉得,环保督导组和河湖长的事,您还是应该再考虑考虑。”

   祁同伟回道:“来不及了,文件都已经发出去了,木已成舟。”

   “我知道文件已经下发了,但是在力度上,您可以把握一下,适当松一点,以免引起地方上的抵触。”

   “达康书记,你是不是听到什么风声了?”

   “听到一点。”李达康点了点头。

   “林城市委书记周桂春告诉我,林城周边几个市的领导,都对您的新政策心有不满。

   大家都在发牢骚,说什么的都有,我担心会影响您的威望。”

   “周桂春自己是怎么想的?”

   “他倒没什么特别的想法,就是私底下让我劝劝您,动作稍微委婉一点。”

   对于周桂春这个人,祁同伟多少还是有些好感的。

   十多年前,祁同伟在担任林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主任期间,周桂春担任党工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。

   虽然周桂春是一把手,但实际上开发区的大小事务,基本都由祁同伟说了算,他就是个甩手掌柜。

   有时候,一把手能认清自己的定位,不瞎指挥、不乱折腾,主动放权,也是一种优秀的品质。

   只不过,两人没什么私交,而且周桂春是李达康的铁杆亲信。

   没过多久,祁同伟因为开发区款项被挪用的事情,和李达康闹翻,并负气出走,也就很少再和周桂春联系了。

   后来周桂春一路官运亨通,先后担任林城副市长、常务副市长、市长,最终成为市委书记。

   祁同伟估计,以周桂春的老好人性格,不太可能在背后骂自己,最多就是发了点牢骚。

   当然,即便是牢骚,他也不会当着他人的面发出来,尤其是李达康……

   “达康书记,你和桂春书记的好意我心领了,但你也知道我这个人的脾气。

   事情要么不做,做了就一定要做好。

   我既然把环保督导制度,以及河湖长制推出去了,就没打算妥协,必须不折不扣的实施下去。”

   “祁省长。”李达康依然有些不安。

   “您的魄力和本事,我是打心底里佩服的,但您还是要考虑到一点。

   如果下面的干部集体反对,沙瑞金会不会借此机会做你的文章,比如说,跑到上面去告状……”

   祁同伟心想,看来李达康是担心自己斗不过沙瑞金啊。

   罢了,既然他心里没底,那我就给他吃个定心丸吧。

   于是忽悠道:“达康书记,我现在给你交个底吧。”

   “在推出这两个政策之前,我已经请示过上级领导,他们都很认可,也表示会支持后面的工作。”

   一听这话,李达康顿时两眼放光。

   原来祁省长在高层真的还有人。

   而且说的是“他们”,意味着有至少两位上级领导的支持啊。

   “既然这样,您尽管放手去干,如果有需要我配合的工作,招呼一声,我一定全力以赴……”

   李达康走后,祁同伟嘴角露出了一丝冷酷的笑容。

   他心里当然清楚,这两项新政的推出,可能引起汉东官场的公愤。

   下面十二个地级市,至少有八个会和自己离心离德。

   也明白沙瑞金会趁此机会,做一些小动作。

   即便明着不敢,暗地里一定会使些绊子。

   但祁同伟不在乎。

   这些年来,他总结出一个道理。

   身为一名官员,最重要做的其实只有三件事。

   争取上级领导的好感。

   打造过硬的政治队伍。

   真心诚意为人民服务。

   自己全都已经做到了,足以立于不败之地,还有什么可畏惧的?

   至于沙瑞金和他手下那帮乌合之众,根本不足挂齿。

   爱怎么折腾,就怎么折腾,无所谓。

   自己接下来,只要把后手准备好,等着他们自投罗网就行了……

   ……

   这不,祁同伟刚打定主意,就有不识相的人出现了。

   临湖县爆发水污染事件后,祁同伟曾经亲赴现场,点名要关闭该县两家最大的化工印染厂。

   但已经将近半个月过去了,却依然毫无动静。

   说白了,就是相关利益方在作祟。

   这两家印染厂,是宜州副市长邱关平在担任临湖县委书记期间,和时任县长、现任县委书记罗宁,七年前招商引资的成果。

   而现任宜州市委书记江桂和,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

   这七年来,两家印染厂视环保制度为无物,产出的工业废水未经任何处理,全部直接排进了月牙湖。

   当然,废水也不是白排,印染厂交了排污费的。

   但是这些排污费,只有很小一部分上交政府相关部门,而剩下的绝大部分,都进了三个人的腰包……

   现在厂子要被强行关闭了,他们自然头疼不已。

   首先,滚滚而来的财源断了。

   当然,这并不是最重要的。

   毕竟他们之前也捞了不少了,而且钱是捞不完的。

   真正令他们害怕的是,两家印染厂的老板现在不甘心接受事实,希望他们从中斡旋。

   争取让厂子能够留在临湖县,继续生产……

   所谓吃人嘴软、拿人手软。

   假如他们无法满足对方的要求,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?

   万一印染厂老板恼羞成怒,跑去揭发检举他们,也不是没有可能的……

   罗宁一脸愁眉不展,问道:

   “江书记,邱市长,现在省政府已经下了命令,印染厂又不肯关闭。

   这事闹的,已经卡住了,你们说应该怎么处理?”

   江桂和想都没想,就直接回道:

   “省政府那里可以死心了,祁同伟那天的样子,你们也看到了,霸道的很。

   而且沙书记也表态说,不方便明确反对,所以只能靠我们自己解决。”

   “唉,难啊。”邱关平叹了口气,说道:

   “印染厂的情况有所不同,祁同伟要求强行关闭,那是一点赔偿金都没有的,他们老板损失太大了,肯定不会同意。”

   “也不能这么说,他们在临湖办厂那么多年,至少也赚了十几二十个亿了,难道就不能让一让?”

   “钱多钱少,不是一码事嘛。

   资本家讲的是利益,钱已经进了他们的口袋,又怎么可能主动掏出来?

   所以这事只能我们来想办法,唉,早知道我们就不该拿他们的排污费。”

   “关平,瞧你这点出息,都已经到这个地步了,后悔还有什么用?”

   江桂和瞪了邱关平一眼,又道:

   “按照日程,省里的环保督导组明天就要下来了,到时候肯定会勒令强制关停。

   现在的当务之急,我们要想出切实有效的对策。”

   这时,罗宁插了一嘴。

   “江书记,邱市长,我倒是有个主意,不知当讲不当讲?”

   江桂和道:“老罗,都什么时候了,你还啰哩吧唧的,赶紧说啊,行不行商量之后再定。”

   “我最近四处打听了祁同伟的情况,发现他在民间的口碑很好,是个非常在乎老百姓的人。

   推出环保新政,包括上一次他到临湖,没有直接去月牙湖看水质,而是先到县城了解群众用水困难的问题,都能说明这一点。

   所以我琢磨着,是否让印染厂老板发动工厂员工,集体去省政府请愿,或许会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。”

   “老罗,你的意思是,祁同伟可能会同情印染厂的员工,网开一面?”

   邱关平说完这话,想了想又道:

   “我们这边再去找印染厂的老板,让他们把环保措施先搞起来,双管齐下,说不定可以蒙混过关。

   等到风声过去之后,还不是该咋样就咋样?

   祁同伟堂堂省长,事情多的很,也不可能一直派人盯着临湖……”

   “江书记,您说呢?”

   江桂和低着头,深思熟虑了好一会,才开口道:

   “这确实是个办法,不过我觉得,双管齐下还不够,而是应该三管齐下。

   这样吧,你们去找印染厂老板,让他们组织两批员工,人越多越好,明天分头行动。

   第一批,去省政府请愿,把横幅拉起来,声势浩大一点。

   另外一批,守在厂子门口,把督导组拦住,多施加一些压力……”

   求三个免费礼物用爱发电,谢谢同志们。

  

上一章 | 下一章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