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将血

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殿议

将血 河边草 4025 2023-10-13 08:24

  www.vlp.kim,将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   李之问。

   河东太原府人氏,算是金国降臣。

   降秦之后,曾在河东宣抚使府入幕,后随大将军赵石北征草原,任随军书记。

   当鞑靼乃蛮诸部归附,大军回转之际,此人自请留在草原,此后数载,游历北方草原诸部,足迹几乎遍布漠南漠北各处。

   大秦成武七年春,随木华黎讨伐不亦鲁黑汗部。

   大秦成武七年动,此人终于来到了大秦京师长安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   传奇的人生,不需要过多的解释。

   毫无疑问,赵石很欣赏这个人。

   不论此人才干品性如何,这人的韧性,毅力,以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儿,都让人不得不心生佩服之意。

   看到这个人出现在乾元殿中,那么皇帝陛下此次召集几位重臣到来,为的是哪般差不多也就清楚了。

   唯一让赵石有点恼火的是,李之问来到京师,李刑那厮竟然没跟他说一声。

   做事还能靠谱一点吗?赵石暗骂了一句。

   不算冤枉李刑,和他的祖辈比起来,李刑的心▲9思确实过于简单了些,除了领兵征战以外,旁顾不多,标准的军人模样。

   李之问曾献平胡策,在草原游荡数载,为的其实还是这个。

   这样的人,在文人中可谓绝无仅有。

   赵石不由有些期待,这次李之问能带来什么。

   实际上,李之问入宫已有两日,用一句冠冕堂皇的话来说。陛下待之甚厚。

   不过。这人穿着一身白衣入宫。多少有点侨情,他身上是有大秦官职的,算不得布衣百姓。

   文人们口中的布衣卿相,不是没有,但绝对不会和朝中重臣混为一谈,无论见识还是权柄,都无法跟朝中大臣相提并论,总的来说。没那么神奇。

   像李之问这样的例子,都非常罕见,就更不要说布衣卿相了。

   那样的人,赵石到勉强算是见到过一位,就是当年在景王府中给他和成武皇帝授课的陈老先生。

   也许,当年他会觉得这位老先生很神秘,但到了如今再想,也就那么回事了,幕僚之属,就算是皇帝的幕僚。也还是幕僚,上不了台面。

   翻手为云。覆手为雨的白身书生,到底不过是文人们的意淫想象罢了。

   试想一下,皇帝不听朝中重臣之言,而纳幕僚之语,那是怎样一个可怕的情景。

   殿中很安静,在座的都是大秦重臣,各有威势,不会在皇帝面前行那窃窃私语之事,正襟危坐之下,殿中空气都好像凝滞了下来。

   赵石入座之后,气氛略有松动。

   种燧和张承都颔首示意,赵石回京已差不多两个月了,这还是三位枢密副使头一次碰面。

   两人心里面怕不有千言万语要说,但就算是他们自己,也都明白,赵石避而不见,不是自己有意于枢密使之位,就是不想掺和此事了。

   当然,应是以后者居多,他们都还有机会。

   赵石到了,人也齐了。

   毕竟,像赵石这么自由,可以在自家府中等到陛下传召的人并不多。

   议的第一件事,就是西辽。

   西辽有称臣之意,这可以说,是继吐蕃之后,第二个明确表达想要向大秦称臣的意图的国家。

   没错,就是国家,草原诸部,无论强大还是弱小,却都没有立国,和西辽有本质的区别。

   即使是吐蕃,其实也只是名义还是一个完整的国家,实际上,作为的吐蕃帝国,早已名存实亡。

   而西辽,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异族国度。

   在这件事上,中书与枢密院意见相左,之前各自也都有上书。

   中书众臣以为,契丹人即有称臣纳贡之意,当欣然纳之,远人来投,正是大秦强盛的体现,若峻拒之,既寒远人之心,于将来也无益处。

   这说的其实并非没有道理,今日契丹人来投,大秦若紧闭门户不纳,便开了个坏头儿,将来若有异国欲要向大秦称臣,不免会有所戒惧。

   枢密院这边儿的意思是,契丹人臣服于大秦,以求得大秦庇护,必须付出代价,不如以回鹘汗国相挟,一来可收回鹘人之心,二来,也可消弱契丹人实力,让其不敢再有反复。

   随意见不同,但根子上却没什么区别,都不想在这个时候,在遥远的天山北麓,给契丹人开战。

   而他们的意见,也同时体现了军人和文人的不同。

   一个想要以德服人,立足于长远,一个着眼于利益,看到的是眼前。

   皇帝陛下把这个抛出来作为开头,让在座众臣议之,显然除了心中委决不下之外,还有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   李之问缩着脑袋,听的津津有味儿。

   他心中所有的忐忑和不安,在进宫两日之后,已经剩下不多了。

   他这人好像生来便胆气随身,在金国治下,也练就了一副歹毒心肠,这样一个人,若非际遇坎坷,不定早已称雄一方,成了个人物。

   如今,不但能于大秦皇帝陛下身前畅所欲言,而且还能旁听大秦重臣们议论国事,这样的恩遇,是他做梦也没能想到的,所以心中也不时感慨,大秦能强盛至此,非是无因。

   不过,当他见到赵石出现在殿中的时候,心中还是一拎。

   大秦上将赵石赵柱国的声名,在黄河以北,已是家喻户晓,而且,他还曾随在赵石身边一段时日,更是深知此人实是可惧可畏。

   这人不但有着金人贵族的残暴冷酷,大手一挥,千万人头落地,眼也不眨一下,长刀所向。万千勇士敢死应命。从河东到草原。几乎是用敌人的鲜血铺就的征程,北地魔王之名,实至名归。

   那会儿,他就时常在想,大丈夫当如是乎?但却没有半点取而代之的想法。

   而且,更让他从心底里忌惮的是,这人很能听得进去别人的话,但却从不会对谁言听计从。。。。。。。

   他甚至知道。这人对... -->>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