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将血

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人事

将血 河边草 3187 2023-10-13 08:24

  www.vlp.kim,将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   (二更,阿草继续求月票。)

   大秦成武七年九月。

   朝廷下旨,宣大将军张培贤回京,江善继任河洛宣抚使,掌河洛兵权,大将魏怀德,任宣抚副使辅之。

   段从文,调任河中宣抚副使,守上党。

   大秦成武七年十月,河中布政使段德上书请辞,欲告老还乡。

   这是题中应有之义。

   父子二人,不可能同在一路,掌军政大权,其中一人需要避嫌。

   不用怎么细想,很多人就已经明白,朝廷有意如此,段德也终于走到了宦途尽头。

   不过和其他正德年间的老臣不同,这位当可以算得上是善始善终。

   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,正德年间的老臣们,已纷纷故去,而能像段德般从容退下来的,可没几个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   他也是成武年间,第一位自动请辞的地方大员,由此,也加快了成武兴革的进程。

   而且,像他这样知晓进退的老臣,朝廷自然优容有加,回京之时,陛下亲自抚慰,赏赐无数,连爵位也晋了一等。

   着实也让许多人感慨此人的睿智。

   儿子眼瞅着便能晋大将军位,自身也能安于晚年~≥,这样的人物,历朝历代都有,但绝对不会太多。

   为臣之道,求的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全始全终,这不但是臣子之幸事,何尝又不是君王之幸事?

   有鉴于此,陆续便有两位布政使以年迈为由。上了辞呈。朝廷顺势照准。这也为成武兴革,扫清了地方上的一些障碍。

   同时,从成武六年开始的动荡,渐渐趋于平息。

   令人意外的则是,十一月间,灵州路宣抚使李池勋从黑水城回军途中染病,回到灵州路病情转重,随即上书请辞灵州路宣抚使之职。

   这位出身平凉镇军的老将。可以说,并没有太亮眼的功绩。

   但其人半生行伍,参加过第一次第二次东征,参加过平蜀之战,又曾率兵直入长安,立下过拥立之功,后又随大将军赵石攻伐西夏,一战功成。

   这人其实应该算得上是西夏的掘墓之人。

   在灵州一战过后,率兵追击西夏残部,杀伤无算。又合兵王览部,拔黑水城。彻底消灭了西夏残余势力。

   出身当年西军的这位老将,其实终于完成了那许多同袍不曾完成的使命,不但亲手将大秦的战旗插在了兴庆城头,而且,两次差点捉到西夏末帝。

   只可惜,这些来的太晚。。。。。。英雄已是迟暮之年,不过,只这两年岁月,爆发出的光彩,却足以为人所称道。

   到了大秦成武七年十月,朝廷旨意还没下,西北已经报来丧讯,灵州路宣抚使李池勋病逝于任上。

   这个消息,终于给大秦成武七年添上了一抹悲色。

   朝廷纳晋国公赵石之言,以大将军之礼,葬之,并晋一等侯,荫其子孙数人。

   凉州路宣抚使郭猛与李池勋相厚,代朝廷亲往吊唁,西北各路人马,纷纷派兵护送李池勋灵柩回乡,极尽哀荣。

   这其实也是成武年间,第一位病逝于任上的军中上将。

   随后,朝廷再开先河,以大同守将张钰,出任灵州路宣抚使。

   即便没听说大将军赵石亲自保举,但谁都明白,这和大将军赵石肯定脱不开关系。

   张钰可以算是半个蜀人,出身长安国武监,曾任大将军赵石亲卫统领,于第一次太原之战时脱颖而出。

   如今,以不到四十的年纪,出任一路宣抚使,堪堪摸到了大将军的边儿,足足算得上是平步青云了。

   随后,大将李刑的任命也下来了。

   诏李刑急赴大同,建骠骑军,编制四万,兼任大同守将,赵幽燕副之。

   同时诏王览在榆林建飞远军,编制一万,以悍将万春年副之。

   和这些加官进爵,或是荣于身后的军中大将相比,回京述职的大将军张培贤,就不太一样了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   实际上,还得怪张培贤自己,从诏书去到河洛,再启程回来长安,其实用不了多少时日,但这位大将军足足拖到了十一月,才回到京师。

   这个时候,朝廷本来有意让其出任枢密副使,也算是给有功之臣留个不错的位置,干不了多久,但总归不能让功臣寒心不是?

   但朝中变化很快,张培贤慢的一慢,便也没他的位置了。

   种燧举荐前殿前司指挥副使杨胜,出任枢密副使。

   张承也没闲着,他举荐的是参知军事卢霖。

   赵石也加了一把火,荐的是刚履任兵部左侍郎不久的张方重。

  >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